他,曾是手握粉笔的人民教师;他,亦是驰骋商海的实业家;他,还是红色故里的建设者与绿色经济的开拓者。福建的梁总,用他不断转型、始终奋进的人生轨迹,生动诠释了个人命运与时代发展的同频共振。

毅然转身从校园讲台到工程机械
八十年代,刚从学校毕业的张总,如愿成为了一名教师,在校园里传递着知识与梦想。然而,当国家鼓励经济发展的浪潮奔涌而来时,他内心那股敢闯敢拼的劲头被点燃了。他毅然走出熟悉的校园,先后投身铸钢与采石行业,正是在这段艰辛创业的岁月里,他与工程机械结下了不解之缘。

“最初都是租挖机来做台班,几年下来,费用惊人,超过了百万元。”梁总回忆道。这笔不小的开支促使他深思,并做出了一个关键决定——购买属于自己的挖掘机设备。“选择徐工,既是对徐工产品品质的信赖,也源于对当地徐工销售服务团队的高度认可”。
这一选择,开启了他与徐工深度合作的篇章。自2020年至今,他已陆续将9台徐工挖掘机收入麾下,成为当地工程机械领域名副其实的行家里手。
开拓新局林下经济的智慧运营
面对市场环境的变化与挑战,梁总展现出敏锐的商业嗅觉和灵活的应变能力。他精准地捕捉到林下经济作为福建地区工程机械行业的新机遇,并迅速行动,为麾下9台挖掘机中的5台加装了专用夹木器,进军林场作业领域。“机器取代人工,不仅效率大幅提升,还能有效降低成本,实现林业生产的规模化,助力福建林业经济高速发展。”他分析道。

与此同时,他与合伙人共同承包了五千多亩林场,开创了一套独特的“内外结合”运营模式:外部有项目时,设备可随时外调支援;没有外部工程时,则集中精力耕耘自有林场。这一模式确保了设备始终处于高效运转状态,极大地提升了资产利用率和市场竞争力。
“在我们当地,承接工程比较看重开工的时机。我手下的徐工设备数量多、型号全,能够随时响应各种紧急或特定时间的工程需求。”梁总自信地表示,这种自主性与灵活性,使他在当地市场竞争中占据显著优势。
情系故土为家乡建设添砖加瓦
他的家乡福建,是一片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热土,也是红军长征的重要出发地之一。怀着对这段历史的敬畏与自豪,前几年,他积极投身于家乡一座红军纪念园的建设工程中。

“从道路修筑、河堤整治到乡村建设,那里的许多基础设施都凝聚了我和设备团队的心血。”梁总动情地说,“能为家乡红色遗址的建设出一份力,是我莫大的光荣。”他的挖掘机,仿佛现代版的“镐与锹”,在红色故里书写着新时代的建设篇章。
从探索绿色经济的先行者,到传承红色文化的建设者,梁总的脚步从未停歇。他的“金”彩故事,是一个普通人紧跟时代脉搏、勇于突破自我的奋斗史,也是这片红色土地上,新一代建设者用实干与智慧续写发展新篇的生动缩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