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以“聚力•重塑•共赢”为主题的2025专用汽车产业发展论坛圆满落幕,来自全国约500名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话行业新趋势、新挑战与新机遇。
在政策持续加严、市场竞争加剧的背景下,本次论坛聚焦政策标准、热点赛道与高质量发展路径,为行业带来一场思想碰撞的盛宴。
01政策风向标:车辆管理持续加严,标准升级引领变革
政策与标准,始终是专用车行业发展的“指挥棒”。论坛上,多位专家围绕长期治理、标准修订与准入规范三大核心,对行业政策走向进行了深度解读。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任春晓指出,车型标准化治理将是长期任务,常压罐车、超长平板半挂车等将成为重点治理对象,未来将通过多部门协同,形成系统性治理机制。

中汽中心中国汽车标准化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张广秀详细解读了GB7258标准的最新修订内容,涵盖术语规范、安全装置应用、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规范等,推动行业向更安全、更智能、更统一的方向发展。
工信部装备中心刘永腾则对专用车产品准入审查规范与核心技术要求作出专业分析,为企业产品开发与合规上市提供了明确指引。
02赛道新机遇:新能源、应急、无人矿卡成焦点
在相对稳定的市场格局中,新能源环卫车、应急装备、无人矿卡等细分领域正成为新一轮增长引擎。论坛上,多位行业先锋分享了各自的洞察与实践。
福龙马集团智能装备事业部技术总监李伟文指出,新能源环卫领域正面临智能化、市场下沉、全生命周期低碳等挑战与机遇。他强调,通过“智能化+网联化”打造营销亮点,开拓县域蓝海,以数据赋能提升转化效率,将是未来增长的关键。
盈峰环境装备市场部长刘红甫提出,应急装备发展应聚焦三大方向:绿色化与新能源化转型、“平战结合”运营模式推广、智能化与无人化升级,全面提升应急救援效能。

中汽研(天津)汽车工程研究院智驾技术专家张登权则判断,无人矿卡已从“可选项”变为“必选项”。随着AI与大模型技术的成熟,无人矿卡正朝着更安全、高效、经济的方向发展。预计到2030年,市场规模将达500亿元,中国有望成为全球智慧矿山的标杆。
03破局之道:从“价格战”到“价值战”的产业新生态
面对内卷加剧、转型阵痛的行业现状,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多位专家指出,必须从“规模成本”转向“价值创新”,从“卖产品”转向“提服务”。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专用车分会副秘书长廖颖慧指出,在经历十余年高速增长的黄金期后,国内专用汽车市场需求进入低位企稳阶段。当前城市已从“规模化建设”全面转向“精细化运营”,而随着城市发展核心从“建设”向“运营与管理”转型,城市运维与服务保障类车辆的市场需求得到进一步激活。未来,专用汽车将深度融入“智慧城市”发展战略,持续向数据交互、智能决策、无人作业等高端方向迭代升级。
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商品企划部副部长李炎提出,产品应向清洁化、智能化、平台化转型,推动专用车从“工具”升级为“移动服务平台”,实现从“制造”到“智造+服务”的跨越。

陕重汽专用车事业部副部长王建业指出,企业应聚焦产品精细化、研发创新、智能制造与绿色转型,通过合作共享实现良性降本。行业需共同推动从“降价竞争”走向“创新赋能”,实现从“多弱”到“少强”的产业升级。

梁山县专用汽车产业链党委书记贾春晖则从二手专用车出海角度指出,行业已进入高质量规范化阶段,需通过“海外仓+本地化服务”“销售+整备+售后+金融”等全链条生态模式,提升综合竞争力与抗风险能力。
上海发那科交通能源部经理徐仲征则针对专用车行业自动化应用的痛点问题,如:市场需求多样化导致产品规格频繁调整,现有自动化产线切换生产车型时需大量人工调试,设备停滞时间长,无法满足小批量、多品种生产要求等问题,提出了针对自卸车、罐车等不同车型的解决方案。

2025专用汽车产业发展论坛不仅是一场行业思想的汇聚,更是一次转型路径的明晰。在政策引导、技术驱动与市场重塑的多重作用下,专用车产业正迎来从“规模致胜”到“价值引领”的关键转折。唯有聚力创新、深耕场景、拥抱全球,才能在变革中赢得未来。

世界向东,驶向未来:中国国际商用车展的变与不变
为安全而来:中集车辆欧冠M系列液态食品罐即将首发!
混动重卡能否成为重卡市场的“新变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