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雪龙”号极地科考破冰船抵达上海。柳工自主研发的4215D平地机有序登船,将随中国第42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员出征,参与格罗夫山、中山站、长城站等多个站点的建设任务。这是柳工与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携手17年来,单次派遣技术专家最多、装备最先进的一次极地支持行动。

极端严寒、暴雪肆虐、冰坚土硬……南极大陆的严峻环境,无一不是对极地工程机械的极限挑战。
此次出征的柳工4215D冰面找平铣刨平地机,基于柳工D系列4125D平地机,针对极地特殊工况进行了全方位极寒适应性升级。D系列为柳工自主研发的第四代平地机,现已申请获得51项。

该设备在强化了整机在超低温环境下的材料、液压及动力系统可靠性的同时,更将技术核心聚焦于解决极地工况的重要难题——在深厚的冰盖或压实雪面上,构筑具有极高强度、稳定度与平整度的功能性道面。
届时,该设备将主要用于冰面平整、科考站道路铺设、重型运输通道构建等任务,为中国南极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项目提供关键装备支撑。

极地科考的征程里,藏着太多柳工印记。柳工与极地,这份跨越冰原的深厚联结,早已超越简单的装备支持。
柳工与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于2012年签署首份战略合作协议,并于2024年底续签五年。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与柳工等多单位共建的“极地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已研发多款极地专用装备、发布3项团体标准,填补国内极地装备冷启动技术空白。

自2008年首次派遣机械师参与第25次南极科考以来,柳工已累计派出17批次、43人次技术专家,并有8大类、41台套工程机械设备登陆南极,包括装载机、挖掘机、起重机、滑移装载机、压路机等,全面覆盖极地施工场景。
2025年,柳工再次派出8名资深机械师,分赴格罗夫山、中山站、长城站等关键站点,提供全程技术支持与设备保障,届时共有14位柳工机械师在南极提供设备维护支持。

踏雪出征,使命在肩。未来,柳工将继续围绕“智能先进、绿色能源、装备体系”三大方向,与极地研究中心深化合作,推动极地施工向无人化、电动化、国产化迈进,持续书写属于中国的极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