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5日,工程机械国际化+数智化赋能发展研讨会暨《建筑机械》第五届编委会换届会议在北京成功举行。本次会议由北京建筑机械化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筑机械化研究分院指导,建筑机械杂志社主办并承办,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协办,泰安嘉和重工机械有限公司支持。
工信部原党组成员、中国绿色供应链联盟理事长金书波,中国工程机械学会原党委书记石来德,北京建筑大学副校长杨建伟、教授谢贻东,北京建筑机械化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建筑机械》编委会主任委员宫剑飞,北京建筑机械化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王春琢,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潘恒亮、副总裁李东春,中交集团工会联合会副主席杨向阳,中国铁建副总工程师程永亮,中国公路车辆机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永,石家庄铁道大学原副校长郭文武、教授赵志宏,川建集团董事长王强,永茂建机总经理孙田,徐工集团营销公司副总经理朱旭峰,山东中机矿山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左臣明,长安大学工程机械学院党委书记高雁北、教授焦生杰,重庆交通大学教授郭小宏,中国路桥集团供应链管理部总经理张毅,中交西筑装备分公司党委书记王玄卫,中建二局供应链管理部总经理王红星,中交一公局集团生产运营管理部副总经理周艳东,江苏特检院原副院长李向东、安全技术研发中心主任苏文胜,江苏特检院无锡分院主任王松雷,首开天宇执行董事、总经理徐明星,中国绿色供应链联盟大型工程装备专委会理事长秦倩云,全国土方机械标委会秘书长贾晓雯,青岛科泰重工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姚录廷,山东圆友重工总经理焦予民,永兴机械董事长孙争江,山西三石实业公司董事长高吉君,安迈中国公司路面事业部产品经理张显峰,中交路建物资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徐虎臣,中交路建总承包公司安全总监穆炜罡,中国港湾采购经理李新龙,中工国际教授级高工王睿,中建财务公司张庆魁,中铁工业科技部樊悦等嘉宾,与来自卡特山工、小松中国、徐工、三一、中联等主机制造企业,柳工赫达等租赁企业,施工企业以及《建筑机械》杂志的作者等近百名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工程机械行业在全球化浪潮和数字智能时代的创新发展路径。建筑机械杂志社社长李科锋主持会议。
致辞环节
北京建筑机械化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建筑机械》编委会主任委员宫剑飞致辞。宫剑飞在致辞中对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与诚挚感谢,并回顾了主办方北京建机院近70年的发展历程及其在推动行业科技创新与数字化转型方面的成果。他表示,北京建机院作为一家集创新研发、设计制造、检验检测与工程承包于一体的国有控股科技型企业,近年来依托数字化与绿色化技术,不断提升产品竞争力,在核电、水电、铁路等重大工程中提供了关键装备支持,并积极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数字化转型。他强调,在当前科技革命浪潮下,聚焦“国际化”与“数智化”对于工程机械行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宫剑飞指出,《建筑机械》杂志创刊40余年来,始终是行业重要的交流平台,其发展离不开历届编委的辛勤付出,因此衷心感谢各位编委的贡献,并相信新一届编委会必将为杂志发展注入新活力,引领其迈向新高度。
工信部原党组成员、中国绿色供应链联盟理事长金书波致辞。金书波对会议召开表示祝贺,并对工程机械行业国际化、数智化发展提出期望。金书波表示,当前工程机械行业正处在从传统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变的新时期。瞄准国际大市场是行业做优做大做强的必然选择,数智化是产业迈向中高端的关键引擎。推动两者深度融合、相互赋能,对于构建新发展格局、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与安全水平意义重大。希望行业企业能紧抓全球产业格局调整的新机遇,敢于投身国际竞争浪潮,不仅输出高质量的产品,更输出中国技术、中国标准和中国服务。同时,要坚定不移地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将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入研发、制造、营销和服务全链条,加快向绿色化、智能化、服务型制造转型升级,锻造新的核心竞争力。
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潘恒亮致辞。潘恒亮表示,对于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而言,深化数智融合发展、构建国际化发展新格局,不仅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必然选择,更是突破发展瓶颈、实现高质量跃迁的当务之急。在这一进程中,柳工始终以“敢为天下先”的魄力,主动拥抱变革,积极探索“国际化+数智化”双轮驱动的发展路径。他指出,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从来不是单打独斗的征程,而是需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合作、抱团发展的事业。未来,柳工期待与各方深化合作,共享数智化发展成果,共拓国际化市场机遇,在构建新发展格局、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道路上携手前行。
精彩演讲
PART/1
数智赋能,绿色智机驰骋全球
在主题报告环节,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潘恒亮以“数智赋能,绿色智机驰骋全球”为题,阐述了柳工在全球化布局中,如何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技术赋能产品创新与市场拓展,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目前,在国际化布局上,柳工早已跳出“产品出口”的传统思维,迈向“全球研发、全球制造、全球服务”的深度本地化运营阶段。从在印度、巴西建立生产基地,到在欧洲设立研发中心,再到深耕“一带一路”沿线市场,柳工的足迹遍布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而数智化与绿色化的深度融合,更是柳工赋能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抓手。近年来,柳工加速推进电动化转型,已构建起覆盖装载机、挖掘机、压路机、起重机等全系列产品线的电动工程机械矩阵。
PART/2
和合共生、美美与共
中建二局供应链管理部总经理王红星分享了题为“和合共生、美美与共”的报告,从中建二局自身实践出发探讨了与供应商协同共生、价值共创的供应链管理新理念。王红星指出,现代供应链的建设目标是以客户为中心,聚焦价值创造,坚持 “精益化、协同化、国际化、智慧化、绿色化”发展方向,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组织方式,高效整合资源、深化协同合作,以 “品类专精、区域共享、产品线集成”为特色、与优质大中小分供商企业共同发展、共赢共进。在构建供应链新生态方面,他提出应从三方面重点发力:推进业务协同管理、战略协同管理与文化协同管理。同时,他从总体要求、工作目标以及加强供应链基础建设等角度,系统阐述了供应链战略的具体内容。他认为,供应链创新需以10年为周期,短期看工具,中期看协同,长期看绿色与全球化布局。
PART/3
徐工绿色化数智化发展实践
徐工集团营销公司副总经理朱旭峰以“绿焕新能 智赢未来——徐工绿色化数智化发展实践”为题介绍了徐工在绿色化、数智化及全球化的发展实践与成果。朱旭峰表示,绿色化、数智化及全球化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目前,徐工已构建起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生态,包括成套化的产品、核心零部件以及运营服务,这些解决方案广泛应用于全球的城市建设、市政环卫、矿山港口以及公路运输等多个核心领域。徐工通过智慧施工管理大系统、智能化装备构建数智化发展路径。同时,徐工把“智改数转网联”作为公司“一号工程”,推动数字化转型变革,打造一体化海外运营平台,建设徐工国际化体系能力,提升营销服务效率和客户满意度,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2025年上半年,徐工各类新能源产品销售额已超2024年全年新能源产品销售收入,而国际化收入同比增长16.64%,海外收入占比达到46.61%。
PART/4
山东中机 敢于担当
山东中机矿山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左臣明以“山东中机 敢于担当”为题,分享了企业在特定领域的精耕细作与责任担当。山东中机矿山设备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于一体的矿山机械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拥有现代化的生产基地和专业的研发团队,致力于为全球矿山开采和工程建设提供高效可靠的设备解决方案。左臣明介绍,公司主要产品包括铣挖机、钻机、破碎机、挖掘机、铲运机械等20余个品种,广泛应用于公路、铁路、矿山、水利工程及隧道施工等领域。作为业内新秀,山东中机的国际化之路已然走得风生水起。目前公司产品已出口至俄罗斯、南美洲、东南亚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
PART/5
如何利用摩迅数字营销系统解决海外营销难题
摩迅科技董事长方剑仙聚焦“如何利用摩迅数字营销系统解决海外营销难题”,为工程机械企业出海提供数字化营销新思路。其中摩迅多语种商务洽谈机可为销售人员提供集视频、PPT、VR、Word文档于一体的完备资料库与对应话术,助力其向客户进行精准讲解,显著提升营销效率,轻松破解工程机械企业出海难题。多语种电子名片系统则支持多语种在线切换,并支持在WhatsApp、Facebook、Messenger、Ins等多种应用中进行分享传播。方剑仙表示,摩迅数字营销系统的核心价值,在于全方位优化出海企业的内外部沟通,突破语言障碍,有效降低营销与服务成本,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大的海外市场价值。
守一盏编辑灯火 砺一场传媒星河
本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工程机械行业搭建了一个高水平的思想碰撞与经验分享平台,更清晰地勾勒出行业未来以国际化、数智化、绿色化为核心的高质量发展路径,对于凝聚行业共识、促进合作共赢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本次会议的重头戏,在《建筑机械》第五届编委会换届环节,杂志社社长李科锋作了题为“守一盏编辑灯火 砺一场传媒星河”的工作汇报,回顾了杂志的发展历程,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我们是谁?我们能做什么?我们要成为什么?这是数字时代带给我们的考量。”李科锋表示,未来,《建筑机械》将继续“立足行业 服务行业”,在做好杂志内容和质量的同时,利用杂志学术平台优势,从打造深度内容矩阵、强化媒体桥梁作用、提升服务响应机制、构建读者连接新渠道等发力,在细分领域搭建好产学研交流平台,赋能行业高质量发展。
编委座谈
《建筑机械》杂志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北京建筑机械化研究院有限公司主办,于1981年创刊。作为一本综合性科技期刊,《建筑机械》坚守质量底线,严谨科学办刊,立足行业,以科技论文和行业热点、市场分析文章为主,记录着中国乃至世界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自1993年以来,《建筑机械》一直是我国中文建筑类和机械仪表类核心期刊,中文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用刊,也是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和建设部优秀期刊,2021年再次入选《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统计源期刊。
随后举行的编委座谈会上,新一届编委们围绕期刊建设、内容提升、服务行业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为杂志未来发展建言献策。《建筑机械》第六届编委会由5位院士领衔,汇聚了来自行业学协会、重点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基建央企供应链管理等领域的60余位资深专家学者。与往届相比,本届编委会在成员构成上实现了显著优化,专业覆盖面更广,结构更为科学合理。
会议总结及颁奖
北京建筑机械化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王春琢在会议总结中,充分肯定了会议成果,并期待行业各方继续加强合作,共同推动中国工程机械产业迈向更高水平。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扬帆!王春琢呼吁行业以数智化锻造核心竞争力,以绿色化守护地球,以全球化书写合作新篇章。
会议同期举行了隆重的颁奖仪式,对2024年度在技术创新和市场表现突出的工程机械行业“影响力产品”以及为行业知识传播做出贡献的“优秀论文”作者进行了表彰。工信部原党组成员、中国绿色供应链联盟理事长金书波,中国工程机械学会原党委书记石来德,中交集团工会联合会副主席杨向阳,中国铁建副总工程师程永亮,中国路桥集团供应链管理部总经理张毅,中建二局供应链管理部总经理王红星,长安大学教授焦生杰,江苏特检院原副院长李向东为获奖企业和个人颁发了奖杯和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