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学习强国”平台
“沿着海岸看中国”系列融媒体报道
第四站来到江苏
学习强国和《新华日报》记者组成“沿着海岸看中国·江苏篇”联合采访组,直播走进徐工铲运机械事业部,以“一镜到底”的镜头语言,探秘徐工如何以创新为笔,绘就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国内最大装载机,在徐工
一台26吨级超大吨位装载机巍然矗立,轮胎高度达2.6米,整机静态高度5.6米,铲斗举升到最高点后,总高会超过10米,堪称“钢铁巨人”,且国内最大的35吨级装载机同样诞生于徐工。
智慧徐工,引领未来
这些“巨无霸”并非“徒有其表”,而是露天矿山、智慧港口、超大型物流场等场景的“实力担当”。面对恶劣工况,徐工以高强度防滚翻驾驶室、智慧驾舱和动态监控系统构筑安全屏障,更通过无人驾驶、远程操控技术等定制开发,让操作员“足不出户”即可精准作业。
来到数字化展厅,记者亲身体验了模拟智慧驾舱:“看起来像AR装置的体验,能够还原真实驾驶感!”这些智慧驾舱早已在实际工况中投入使用,广泛应用到了燃油装载机和新能源装载机领域。
“青山绿”新能源,焕新发展
走进徐工700亩的智能化厂区,一抹醒目的“青山绿”跃入眼帘——这是徐工新能源产品的品牌色,结合了更节能、更环保清洁能源的品牌效应。
车间内,300多台工业机器人协同作业,智能切割、焊接、转运一气呵成,数字化让“一块钢板到整机”的全流程效率提升30%。
2023年,全球首条新能源装载机生产线在徐工投产,如今已实现满产高产,实现每20分钟就有一台设备下线,目前徐工电动装载机销量已稳居行业第一。
“对比传统燃油机型,新能源装载机每台年减碳130万吨,用户每小时能节省成本百元!”徐工铲运中型装载机负责人算了一笔“生态账”。
从布局电动化技术,到研发工程机械专用电池,徐工十年磨一剑,三代技术迭代,全系产品已经完成绿色化、电动化升级。
徐工实践是江苏传统产业焕新的一个缩影,徐工正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全球化为引擎,加快向“新”而行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