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首页 业界动态 高端访谈 产业分析 新品上市 导购测评 展会动态 产品专题 用户故事 行业政策
混凝土机械 新闻资讯

全国政协委员、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 让人工智能赋能工业未来

2020-06-24 10:57:38
字体大小:

今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联重科党委书记、董事长詹纯新围绕人工智能与工业深度融合、支持企业基础研究平台发展积极建言献策。他建议,国家要高度重视人工智能与工业的深度融合,加大力度推动人工智能在工业产线和产品中的应用。

制造业人工智能投入较少,要让人工智能赋能工业的未来。

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是装备制造企业十分重视的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中联重科党委书记、董事长詹纯新

今年两会,詹纯新带来的建议主要围绕加强支持人工智能在工业产线、产品上的应用。在他看来,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人工智能的发展,但人工智能在与工业领域融合发展方面相对滞后,尤其在工业产线、产品上的应用十分有限,不利于推动工业智能创新发展。

詹纯新认为,目前,我国人工智能应用到很多行业场景领域,形成了“AI+产业”的发展模式,但由于工业制造专业性强、差异大、门槛高的特性,人工智能在工业领域的研发应用起步较晚。

有报道称,我国人工智能整体市场分布中,制造业相关的人工智能投入较少。艾瑞咨询的数据统计,2018年AI技术在制造业数字化经济中的渗透率为0.4%左右。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工业数字化经济的比重仅为18.3%,工业人工智能应用所需的传感器、芯片、物联互联、数据、算法、算力、应用、人才都存在较大不足。

詹纯新表示,首先,工业产线定制化特性决定了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难以迅速复制和推广。其次,工业设备类型多,数据采集困难,通用性不高,加上企业对数据的安全性要求,容易形成壁垒,制约人工智能在工业领域的应用拓展。再次,工业场景多而复杂,整体解决方案难度高。

譬如在装备制造领域,在产线和产品的故障原因分析、复杂设备的故障诊断、寿命预测、工艺优化、质量缺陷检测、产线排程等方面,有人工智能研发应用的尝试,但目前仍缺少有效的应用和系统化解决方案。

詹纯新认为,人工智能的战略性地位和头雁效应,更应体现在与工业制造的深度融合上。由此推动产线、车间、企业的根本性变革,重塑生产运营、产品服务、组织流程等业务场景,打造创新业态。

为此,他建议,“希望国家高度重视人工智能与工业的深度融合,加大力度推动人工智能在工业产线和产品中的应用,让人工智能赋能工业的未来。”

破解基础研究“卡脖子”难题,全面提升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

“企业技术创新急需基础研究成果的支撑。基础研究是所有技术问题的总机关。当前,一些龙头企业已经处于全球行业的第一阵营,技术创新进入‘无人区’。要进一步创新突破,就必须加大投入做好基础研究,用原创性、根本性的基础研究成果支撑应用技术创新。”詹纯新说。

他认为,从全球价值链来看,中国企业在关键核心技术、基础配套能力等方面还存在明显的短板。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对海外供应链的影响,中国企业在关键核心技术产品受制于人的问题更加突出,反映出基础研究领域的不足,尤其是企业在基础研究领域不能满足产业发展需求的现状。

在詹纯新看来,我国基础研究比较薄弱,应该加大对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提升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

面对种种难题,我国近年来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在不断加大。

5月10日,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科技部副部长李萌表示,我国采取多方面措施提高基础研究水平,通过中央财政投入、地方财政投入、企业投入和社会力量投入来共同提高基础研究投入在全社会研发投入中的比重。2019年,整个国家的基础研究经费是1209亿元,比2018年增长了10.9%。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志军指出,我国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重超过7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超过四成企业开展了技术创新活动。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创新还存在研发投入不够、关键共性技术供给不足、激励企业创新的机制不健全等问题。

尤为凸显的是,我国企业在基础研究领域的投入占比过低。2018年,全国基础研究经费投入中,高等院校占比54.1%,政府研究机构占比38.8%,企业仅占3.1%。这一格局与欧美发达国家尚有较大差距。

2019年5月1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明确四条措施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提高创新能力。包括: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增加研发投入;要紧扣促进制造业迈向中高端,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制造业加快向智能、绿色、服务型制造转型升级;要完善创新体系,激发企业创新活力;要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

詹纯新建言,国家加大对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提升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增强企业创新能力,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有力支撑。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20年第10期)

相关报道

瞧好了!徐工33米泵车,给新农村建设开路 瞧好了!徐工33米泵车,给新农村建设开路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为乡村振兴勾勒出更清晰的发展蓝图。在政策推动下,乡村建设全面提速,从农田水利到道路交通,从房屋建造到公共设

[详情]
长龙卧波,气势如虹|徐工助力超级工程广西最长跨海大桥通车 长龙卧波,气势如虹|徐工助力超级工程广西最长跨海大桥通车

一桥通,两岸兴在蔚蓝的天际线下一条巨龙般的大桥横卧海面气势恢宏将钦州港与防城港紧紧相连↓↓↓01助力超级工程建设近日广西

[详情]
全球首台 新品发布 丨 徐工75米泵车“大”有可为 全球首台 新品发布 丨 徐工75米泵车“大”有可为

行业绿色转型,徐工聚力引领。在刚刚落幕的2024年上海宝马展上,徐工集团作为中国工程机械排头兵,携多款世界级工程机械参展,向世界展示了

[详情]
生态建设再添新篇!徐工62米泵车组团助建泉城 生态建设再添新篇!徐工62米泵车组团助建泉城

秋叶舞泉城,施工声不息 三台徐工HB62V泵车共同承担约3千方混凝土的浇灌任务助建泉城生态园建设绿色发展再添新篇徐工大米数泵车在此次施工

[详情]
稳扎稳打 真的赞!徐工大米数泵车新加坡地铁建设秀实力 稳扎稳打 真的赞!徐工大米数泵车新加坡地铁建设秀实力

机器轰鸣,尘土飞扬新加坡8号地铁线施工现场四台徐工大米数泵车稳扎稳打深入约40米地下上演一场机械大片新加坡第8条地铁线—跨岛线,全长约

[详情]
实力出海!中联重科66米泵车交付沙特阿拉伯 实力出海!中联重科66米泵车交付沙特阿拉伯

近日,中联重科66米泵车首销沙特阿拉伯,成为沙特市场五桥最长臂架泵车。中联重科混凝土机械公司总经理欧阳文志出席与RTCO集团拉瓦伊·塔希

[详情]
小身材大身手丨徐工33米泵车改造城镇新风貌 小身材大身手丨徐工33米泵车改造城镇新风貌

金秋十月,丰收满园。在泵车的轰鸣声中,一栋栋老旧自建房焕发出新的生机,它们不仅承载着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见证了城镇发展的日新月

[详情]
全新升级!徐工33米泵车灵动登场 全新升级!徐工33米泵车灵动登场

在乡镇建设的热潮中,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发展的希望。徐工全新升级33米2桥泵车,精准定位乡镇施工需求,推动乡镇发展腾飞。接下来,让我们

[详情]
“凌云”展雄风!中联重科助建华能石岛湾核电扩建一期工程 “凌云”展雄风!中联重科助建华能石岛湾核电扩建一期工程

7月28日,华能山东石岛湾核电扩建一期工程1号机组现场彩旗飘扬,施工人员忙碌穿梭,伴随一声令响,现场中联重科混凝土泵车将第一方混凝土通

[详情]
筑梦“蓝海”!徐工泵车“圈粉”中亚! 筑梦“蓝海”!徐工泵车“圈粉”中亚!

近日徐工泵车现身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助力当地一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其硬核实力再次征服了这片土地圈粉大批粉丝近日,徐工泵车闪耀登场塔吉克

[详情]